紋身在中國的起源,起碼可以上溯三千五百年,被用諸於刑罰之上,稱謂[墨刑]。我國[尚書]中[堯典]所記載的
流于的五刑墨刑既屬其中之一。[水滸傳]中的三十六天罡,大半都入過獄,每個人臉上都刺了字如[刺配]之類。其中浪子燕青更是全身紋了一身的花牡丹。可見當時紋身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造詣。南宋岳飛母親姚太夫人在岳飛背上刺了[精忠報國]四個字來激勵奮勇殺敵。可見在宋元時,紋身是一件社會公認的英雄行徑,而為豪俠子弟所樂意做的。紋身的歷史是一部坎坷史,自人類有紋身以來,除宗教紋身及民俗紋身等團體性紋身外,其餘的紋身均受到異樣的眼光及評論,所以發展紋身紋身藝術必須先建立一般人的正確觀念,當觀念建立後,再對紋身圖案給予改進,至於紋身能不能去掉,專家說,不完全能。紋身是關係一輩子的決定,而且是外表上的永久烙痕。過去人們雖會試著用各種方法來去除紋身,但唯一真正可行的是用醫學上的手術來去除。
東方的紋身歷史悠久,有記載的可追溯到周朝時期,經過幾千年世俗文化的洗禮,如今紋身的魅力不再是簡單的流行二字可以解釋的。而是醞釀至今,被賦予了鮮活個性及蘊含了深層的意念。一直以來,人們僅從宗教的立場或崇拜主義的角度去審視這一深不可測的藝術。
現今,紋身逐漸地從宗教及黑社會的代名詞中分離出來,人們開始正視這一瑰麗的文化藝術。紋身的真正魅力在於整幅圖在您身上所表達出來的非凡感覺,真實的融於您的那一刻起。成為您生命中的一部分時。必將會為您帶來時尚的元素及增添了不少優越感。在展現藝術的同時。存粹的古老風情不變。卻在撩開神秘面紗的同時將一種妖豔及性感與無限的風采
紋身館經營方式的改變,
反映了紋身所吸引的消費群,是現代社會的新新人類,他們多是白領階層,有高尚職業,過著雅皮式生活,思想也比較開放。這群人當中,有的是醫生、律師、教師、市場經理等等。他們在自己的肉身文上各種各樣的圖案,不僅改變了一般人對紋身的觀念,也影響了紋身的潮流。
有趣的是,紋身雖然越來越倍受各界人士的歡迎,他們也能侃侃而談自己巨大紋身,當被要求展示背部和臂部的紋身時,十之八九會予以拒絕。
這說明,紋身儘管與“時髦”、“酷”、“炫”、好看、“藝術”等搭上了邊,但在紋身一族的內心,傳統觀念和保護隱私的觀念仍深入人心。
關於紋身
紋身不是刺青。刺青是舊社會陰暗面的表現,而紋身是一門藝術。
顧客大多20~30歲,行業千奇百怪。有做物業管理的,有跳舞的,有學生,有在中國的外教、廚師、運動員......圖案大多數人喜歡紋很搖滾的圖案,比如骷髏、玫瑰花、日本面具鬼、龍、素圈(就是在大臂上紋一圈簡單圖案)、酒標、煙、汽車,總之是紋身者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。
關於疼痛每個人的忍疼能力不同,一般是可以忍受的,就像紋眉一樣的。也有感覺特別的人,覺得紋身槍在皮膚上的震動,像按摩,很舒服。彩紋雖然不疼,但有圖案那片皮膚會鼓起來,而紋身則與皮膚一樣平滑。裝備紋身槍是非常職業的裝備,目前大多數紋身用的都是美容院裏的紋眉機,太業餘,而且影響圖案美觀。專業紋身顏色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。
紋面,一個新生的自我
紋面,可以說是一種特定部位的紋身,即把圖案和花紋黥刺在臉上。所以,在有的人類學、民族學資料中,是把紋面歸結為紋身的一種具體形式的。由於考慮到對人的辯認主要是靠容貌,而容貌中最重要的就是臉;臉上一刺滿花紋圖案,一個人的容貌也就發生變化,因此我們將紋面理解為“一個新我的誕生”。